唐羽 |

喜欢唐羽,主要还是觉得古朴,
可是寻遍了很多地方却找不到合适的,
一次无意中发现了这把,相当的洒脱飘逸,
故爱不释手!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11-17 12:18:48 |
浏览 (1954) |
|
分享铜钱茶 |
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11-15 18:06:02 |
浏览 (3036) |
|
斗彩 |
文· 摄影 / YaoShi

斗彩一词始于清晚。清代瓷器专著《南窑笔记》曾有“填彩”、“点彩”的说法,其工艺特征与斗彩一致。 斗彩一词写法也很多,有“逗彩”,也有“豆彩”,前者有青花与五彩逗趣之妙,后者则以瓷器底部泛豆青色为由。后有“斗彩”,为世人皆认,取意为:青花与彩瓷争雄斗艳。 斗彩工艺其实理解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,即先用青料在瓷胎上勾出图案轮廓,施釉烧制成半成品,出窑后再于图案轮廓上施彩釉复烧。故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之区别,其“斗”,斗的就是那釉上、釉下之彩了。 斗彩创烧于明成化,已成定论。因早期五彩和斗彩界限不清,故史上出现过诸多的混淆。明中叶至清以后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11-04 17:21:29 |
浏览 (3508) |
|
白瓷葵口 |

一直以来都喜欢白瓷,但不喜欢特别白的那种,稍微带点象牙色,抑或隐青的都很吸引人,特别白的那种因为显得比较缺乏厚重,又或者感觉缺少层次感。
这款隐樵的葵口白瓷,很早以前就曾见过,
但没有入手,当时感觉有点娘娘腔,比较适合女性使用。
后来收了不少隐樵的,又觉得独缺少这款甚是遗憾。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11-03 13:57:33 |
浏览 (1793) |
|
新入手的隐樵小白瓷杯 |

友人自海峡对岸来, 迫不及待的通知我, 东西已经到了, 我亦欣然。
此次共收三样, 此小杯最为喜欢, 其小中显大,色泽稳重, 稍显隐青,很淡,几乎不易察觉。
杯在手,润滑有度, 不论细品抑或把玩皆舒适无比!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11-01 14:04:24 |
浏览 (2833) |
|
06年的0081 |
文·摄影/YaoShi

81在古茶的熟茶系列里算是比较普通的一款, 其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不耐泡, 而且在醇厚度上稍有欠缺。 但还是受到许多茶友的喜爱, 究其原因,不过在于其某些方面确实具有大众化的一面, 比如堆味不重,汤色靓丽......... 会让人无压力感,轻松得犹如清风拂面。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10-18 09:51:25 |
浏览 (4583) |
|
清静茶事 |

很多茶友的茶盘上总是摆满了东西, 有的还总是湿漉漉的, 当然个人的习惯不同, 其实,对茶事的心情还是会有所影响的。
话虽没错,喝茶要以茶为主, 但是清静的茶事或许会给人更多的感悟, 林清玄老师的“一会一人生”,便是得自于茶事。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10-16 19:44:50 |
浏览 (3330) |
|
月白 |
文·摄影/YaoShi

所谓月白,顾名思义应该是如月般洁白, 古人的浪漫和含蓄真是误人不浅, 抬眼望月,洁白带着点淡黄,是通透的, 一种响亮的感觉,很有深度与厚度。 再回望自己手中的杯子, 月白,只是白而已,亚光,压手, 缺少的是那种悠远而明亮的淡黄。 想来,也确实为难古人, 一种白色还要分出层次、类别........ 真是难为先人啊!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10-11 12:06:38 |
浏览 (1729) |
|
儿子喜欢的杯子 |
文·摄影/YaoShi

平时里出去买东西,儿子总喜欢跟着, 慢慢的也就有了他自己的审美方向和观点。
前两天到朋友的小店,他就发现了一对小青花杯, 背着手,弯着腰,隔着玻璃橱窗看了很久, 煞有介事的样子甚是好笑。
许久后他回头对我朋友说:能拿出来看看吗? 朋友笑着说可以。
于是儿子打开柜门,伸手进去,很小心的样子, 拿起杯子后竟然先倒过来看底款,我很惊讶, 一直都没有注意过他在这方面的学习。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10-09 19:14:39 |
浏览 (2893) |
|
青花小碗 |

釉面细腻,匀称,胎质紧密,但洁白度不够,釉色有点偏绿,想是有意烧成以前海碗的色泽,青料发色深沉亮丽。
画工据说模仿八大山人绘画的技法,笔意尚佳,昏鸦在闭目打盹,画面安静、舒适,整个布局写意、协调。
小碗大小适中,只手盈盈可握,喝熟普再好不过了!
...... |
阅读全文>> |
2009-10-08 14:25:51 |
浏览 (1659) |
|